清明,既是节气,也是传统节日。如今的清明节,其实是清明节气、寒食节和上巳(sì)节三者融合而来。古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?一起去看看↓↓
原来,清明不只是“清明”
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名称,早在汉代以前就有了,直到唐代,才慢慢演变成节日。在演变过程中,清明节完美融合了不同风俗。
在古代,人们有过寒食节的习惯,吃冷食的风俗就源于此。过节时禁烟火,到了清明会重新取火。苏轼笔下“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”,写的就是寒食过后,清明取新火的景象。
唐代诗人王维在《寒食城东即事》中写道,“少年分日作遨游,不用清明兼上巳”。从唐代开始,上巳节的风俗祓禊(fú xì)演变为春游踏青,寒食节的风俗——祭扫被纳入国家礼制,逐渐融入清明。
踏青赏景古人把春日之美写进诗里
春日之美,既有“寻春须是先春早,看花莫待花枝老”的酣畅之喜,也有“人在天涯,春在天涯”的浪漫洒脱;既有“桃李春风一杯酒”的欢聚之庆,也有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”的无尽期许……踏青是清明节的风俗之一,外出享受春日暖阳,通过放风筝、荡秋千等活动,尽情感受生命的趣味。
春天的美,美在有情。你眼里的春天什么样?
清明,是辞旧迎新的节气。此时气温回升,和畅的春风被称为“清明风”。
“春分则加十五日,(斗)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春分后的15天,当北斗的斗柄指到乙位,清明风就来了。清新和畅、催人奋进、孕育新生……
古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?吃、喝、玩、乐样样有!
除了踏青赏景,古人过清明的花样还有很多,堪称一场“大型体能训练活动”。
拔河
在古代,拔河是清明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。春秋时期,拔河叫“施钩”或“牵钩”,主要用于士兵的力量训练。唐代开始叫“拔河”,也逐渐成为清明风俗的一部分,唐玄宗还曾在清明节组织过“千人拔河”。
荡秋千
清明时节,古人还有一个“体能训练项目”——荡秋千。在汉代,秋千就已出现。到了唐宋,荡秋千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。宋代还出现了一种“水秋千”,古籍《东京梦华录》对其有记载。
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”自古,人们就有在清明放风筝的传统,清代清明节还有风筝比赛。起初,风筝被称为“纸鸢”“风鸢”,用于传递军事情报,后来才变成大众喜爱的娱乐项目。
青团
清明时节,南方地区有吃青团的传统。此时节,新鲜艾草上市,用艾草青汁混合糯米,包上馅料,便成了人们熟知的清明食物。清代美食家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曾描述青团的做法,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团,色如碧玉”。
采茶清明连谷雨,采茶正当时。唐代茶学家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记载,“凡采茶,在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之间”,正是清明前后。
“江夏无双种奇茗,汝阴六一夸新书”“白毛囊以红碧纱,十斤茶养一两芽”……双井茶颇受文人墨客喜爱,就连苏轼和欧阳修的诗中,都不乏夸赞双井茶的名句。
走进依山傍水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双井村,你还能看到被苏轼推荐过的茶。双井村的采茶现场宛若大型音乐会,村民们边采茶边哼曲。
来源丨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
(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)
编辑:陈 业 甘秋月
初审:王 琨 陈 静
复审:穆浩勋 罗 娇
三审:周德胜
投稿邮箱丨1026094728@qq.com
联系电话丨0851-28432568
上一篇:遵义市第一中学,冠军!
下一篇:清明节,其实融合了三个节!
Copyright 2016 遵义市第一中学 ,Inc ALL Right Reserved 黔ICP备16008199号-1、黔ICP备16008199号-2、黔ICP备16008199号-3